李兴钢+智库咖啡:在什刹海老院里叠合了层层空间,飘出阵阵咖啡香-遇见什刹海

 \


由建筑师李兴钢&创意品牌智库咖啡
联合策划“遇见什刹海”之“九个院子”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创意品牌设计展
将于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
(2016.09.23-10.07)
护国寺西巷37号展出
 
 \
△该院落位于新街口南大街东侧,护国寺步行街北侧
 
护国寺西巷:护国寺街位于地安门西大街。因寺得名。
与护国寺相关的胡同有护国寺大院、护国寺东巷、护国寺西巷、新太平胡同(护国寺塔院)。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
叠合院
THESTACKCOURTYARDHOUSE
\
 
\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叠合院
在保留原有建筑现状尺度、限高的基础上,
设定几处不同的标高,
一种连续“叠层”的合院空间随之展开,
视线和路径的不断连接,
使院落和人的活动向天空延伸,
院、廊、亭、台,
与什刹海街坊、古老的护国寺和整个北京旧城对话。
“住宿+公共(商业)空间”的功能组合,
试图为什刹海街区广大住户的更新改造
提供一种具有启发性和普适性的模式。
 

“生活就是一家咖啡馆”
café 从来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
对常客来说,
除了食物和咖啡,
重要的还是这个地方的感觉,
是很多的香味围绕着很多的人情味,
是翻书的沙沙、指甲在触屏上跳踢踏的节奏和窃窃的私语,
是定格了人潮人汐和来往过客的无尽故事与情感,
是满足了相机的“摄欲”和偶享浪费一整个下午的放纵……
食物和咖啡交给厨师,
剩下的“感觉”交给建筑师。
 
在什刹海的老院里,
设计师李兴钢,
将建筑师的专业、理想、情怀、责任发挥极致,
将建筑师的浪漫、情趣融入设计,
于是,
也便有了这建筑师打造运营的咖啡馆——“智库咖啡”
\

\
 
静巷之隅——是爱上了咖啡,还是咖啡馆
 
很难想象在喧闹的护国寺街旁,
竟有这样静谧的护国寺西巷,
这里的 37 号院,

\

是那种你经过几次后才会发现,
在这个角落,
居然有一家咖啡馆正优雅地踏着属于自己的舞步,
这里闹中取静,小隐于市,
推门而入,
仿佛外面的世界是静止的,
而里面的世界如此轻松愉悦又“五脏俱全” 。

\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完整多义的 café,
更是一个包容贯通的文化空间,
一个可以觅得一夜安眠的住宿新所,
 
这种“住宿+公共(商业)空间”的模式,
将丰富在什刹海的体验,
增加建筑未来改变的弹性,
也为什刹海老院的更新寻得了一种“新思路”。
 
\

 
天地之中——“叠合院”于方寸之上
 
37号老院很小,南北各一屋,
98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院子,
3.3米高的檐口,4.43米高的屋脊,
在什刹海街坊、古老的护国寺和北京旧城中无声静默。

\
\

在这方寸之间,设计师以妙思创造“乾坤”,
向“天地”借势,
巧“挪”四合院之平面格局为立体之态,
以“院、廊、亭、台”为“线”,
不同标高的房间在空间中重叠而上延续至顶,
不同标高的“线”串联了这两进两跨的院子,

\
△不同标高院落分析图
 
于是,这不再是“传统”的空间,
设计师“立体叠合”了园林与四合院,
以“叠合院”之态新生,
虚与实之间,
有了更多的面积,
有了更多的“偶遇”,
有了更多的“彼此的风景”。
\

新旧之间——现代与传统因“材”叠合
 
在“更新”传统的时候,
建筑师也并未遗忘向传统“致敬”,
在“智库咖啡”,
现代与传统因“材”叠合。
“新”的小木模混凝土包裹了“旧”建筑的外轮廓,
“旧”的小青瓦在内雕琢了“新”延伸交合的连续屋面,
“新”与“旧”,
“现代”与“传统”的“更替”,
却也自然地延续了北京四合院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外墙的敦实封闭,
和内里的通透开敞。
 
\
△屋顶材质内外示意图

\
 
突然很期待小雨顺着青瓦滴答,
慢慢渗入混凝土的样子,
似乎有了雨的衬托老房子才更有韵味,
在沧桑中透露出新的气息,
易了季节、慢了时光,
其实爱上它,只需要这一眼就够了。
 

设计周期间布展方案

“叠合院”

护国寺西巷37号

新院&老院——水平“叠合”的交织 

不同于概念方案的立体维度,

这一次,

布展方案在老四合院中嵌入了一个新小合院,

在水平维度,

新与旧“叠合”而交织。

\

新院承起主展的“重任”,

老院包围新院而成的“留白”空间,

也蕴藏了无限可能。
 

虚&实——轻钢与厚墙的对话

四合院的“标签”,

外面是封闭的,里面是开敞的,

对话厚墙,

设计师用 5 公分的钢管为“线”,

以轻质钢板为“面”,最大通透了内部的空间,

于是,

老房子和新的透明的和半透明的新房,

就这样各自独立鲜明而难舍难分地共生。

\

△布展方案轴测图
 

内&外——谁是谁的风景

从口而入,

也便有了两种选择,

可以径入“新院”之内,

赏展、逗留、品咖啡;

可以绕行“老院”外壁,

随斑驳墙面上变换投影、悉知小院的今生未来;

\

△参观流线
 

轻薄微透的钢网将两个空间“分隔”,

却又“暧昧相连”,

新院“内“的人,透过钢网看着“外”人的穿梭,

新院“外”的人,透过钢网探析“内”人和展的样子,

内与外,

究竟谁是谁的风景?

\

 

创意品牌:智库咖啡

 

智库咖啡是由 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发起的建筑师众筹咖啡平台,聚集了国内外建筑设计领域的精英群体。智库咖啡不仅仅是一个咖啡厅,还是建设行业产业的“孵化器”,是建设行业的一种新型生态组织。

 

护国寺西巷37号支持单位鸣谢


钢网支持

金属装饰网是展示高贵典雅理念的完美因素,因此常被用来装饰博物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飞机场、高铁站、高级酒店、酒吧、购物广场、写字楼等。敬思网业成立已有30余年的历史,秉承着诚信为本、踏实做人的原则在装饰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生产的金属装饰网作为设计元素,不断应用在建筑设计上。

\

敬思网业

安平县敬思网业有限公司

 

照明技术支持照明,是光的艺术,也是光的技术,既依附于建筑本身又超越于建筑物语。信达照明定位于专业的照明系统服务商,从事照明区域规划,照明设计,照明产品系统集成及照明工程安装调试等专业照明服务。用照明再创价值是信达照明的理念和使命。

\

信达照明

北京信达电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遇见什刹海问答

由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承办的“遇见什刹海”将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天院”、“洞/和光同尘”和“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

 

1我们什么时间可以看到“遇见什刹海”?

“遇见什刹海”将于2016年9月26日盛大开幕,持续到10月7日。

 

2我们怎样才能参与“遇见什刹海”?

所有院子在展览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可自行前往参观。

 

3“遇见什刹海”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每个院子在展览期间还会开展与各自主题相符的丰富活动。

 

4“遇见什刹海”内容是什么?这些院子在哪里?

 \

△“遇见什刹海”设计地图

 

0“遇见什刹海”信息中心

内容:可以在信息中心领取“遇见什刹海”设计地图与设计手册。

地点:西城区乐春坊5号院
 

1“天院”

内容:由建筑师、艺术家朱小地创作的“天院”装置艺术展,选取九个有关过去四合院生活的动人片段:水中月、镜中花、窗上影、檐边雨、笼中鸟、树下荫、墙上痕、地上霜、架上藤。分别对每个场景进行凝练,以此来借物言院。

地点:同“九个院子”
 

2“洞/和光同尘”

内容:联合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宾城市——首尔 , 由韩国著名建筑师、首尔城市总建筑师承孝相携200多位韩国建筑师,展示首尔市在城市复兴方面的思考和成果。

地点:西海西沿10号院


3“回归·院生活”

内容: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联合张弘、青山周平、汪铮、董元铮、李久太五位建筑师在什刹海片区、乐春坊等重点区域的设计改造成果、营造胡同氛围,以及区人口疏解、解决民生和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所做的设计与尝试进行集中展示。

地点:西城区乐春坊1号院


4“九个院子”

内容:九个院子、九个主题、九种体验。九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受邀参加针对什刹海地区九个院子的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他们将新的生活方式嵌入既有院落空间,这是建筑师们对什刹海旧城更新的一次集体思考。院落里还将分别呈现来自九个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先锋思想和设计潮流。


护国寺西巷37号——叠合院

建筑师:李兴钢 + 品牌:智库咖啡

“天院”:架上藤


东煤厂胡同甲41号——在园

建筑师:崔彤 + 品牌:建筑之外

“天院”:水中月


苇坑胡同14号——四院记

建筑师:王维仁 + 品牌:理想国

“天院”:树下荫


金奖胡同5号——遇见金奖

建筑师:刘克成 + 品牌:虫儿影像

“天院”:笼中鸟


水车胡同24号——隐匿的过去 悬置的未来

建筑师:章明&张姿 + 品牌:尖叫设计

“天院”:檐边雨


金奖胡同7号——胡同老人儿童之家

建筑师:张轲 + 品牌:锐驰

“天院”:镜中花


大半截胡同7号——城市延长线

建筑师:刘珩 + 品牌:上布素麻

“天院”:窗上影


西枪厂胡同甲12号——融·合院

建筑师:李亦农 + 品牌:品那儿

“天院”:地上霜


刘海胡同24号——文化碰撞

建筑师:柯卫 + 品牌:溪山清远

“天院”:墙上痕

 

编辑:Oct.18th、Alexandra


本文由“遇见什刹海”整理,正文图片版权归李兴钢建筑工作室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遇见什刹海”官方微信。

 

“遇见什刹海”    微信号:yj-sch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持续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投稿邮箱

wangwen@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