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仁+理想国:北京胡同四种院落的空间原型-遇见什刹海
\
©“遇见什刹海”

由建筑师王维仁与创意品牌理想国
联合策划“遇见什刹海”之“九个院子”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创意品牌设计展
将于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
(2016.09.23-10.07)
苇坑胡同14号展出
 
 
苇坑胡同14号
 
IMG_258

△该院落位于新街口东街南侧,苇坑胡同东侧
 

苇坑胡同:南北曲折走向,多岔巷。南起正觉胡同,北端两条岔巷分别通向新街口东街。
苇坑胡同这一带曾属于什刹海水域的其中一部。水域面积缩小以后,因地势低洼,芦苇丛生,被称为“苇坑”。本意是“长满芦苇的水坑”。现无法预测明代“苇坑”到底有多大。但浣衣局在此设置是否和这片水域有关。因除“苇坑”还有“草场大坑”、“斗鸡坑”、“枪厂大坑”。这些坑状物有可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型湖泊,也是老宫女们浆洗衣物之地。清代乾隆年间形成胡同之后,称做“苇坑”。1965年变更为现名。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
四院记
NOTES OF THE FOUR COURTYARDS
IMG_259

王维仁
\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四院记
由宅基地上的两棵大树、两片院墙、两个三开间建筑为起点,
探讨当代北京的胡同,
一个基本单元的宅基地里

四种院落的空间原型:
四盒院游园院高低院四院合
 
四盒院:四种看树近树的空间状态
游园院:四片起承转合的游园经验
高低院:四个高低前后的大小侧院
四院合:四面院子围绕的厅堂合一
这四个方案,或者说四种空间原型,都以人与院落,人与大树,以及院落和大树的关系为最主要的考虑,也发展出更多对小尺度空间的关注。
 
原来的苇坑14号是一个方整而简单的院子,经历了大杂院的改造后,使我们意识到了更小尺度的空间
 
这些小尺度空间在新设计里,有意识的经过清晰思考与细致化处理,形成了一种类似园林的空间关系: 一种步换景移的游园乐趣,一种因借体宜的设计方式,一种可游而可观而可居的空间体会。
 

四盒院(方案一)
IMG_263
维持原有的南北两个三开间建筑,在四合院的四个角落,透过四个盒子一样的小院或亭子空间:门厅,亭台,小院,斗室,因而对应出四种不同的功能以及看树的方式。 
 
IMG_264
IMG_265
游园院(方案二)
IMG_266
维持原有的南北两个三开间建筑,在四合院的四个角落,透过四面风车式的自由墙体,形成环绕院子的空间序列体验,也是对两棵大树的游园式体验。
 
IMG_267
IMG_268
高低院(方案三)
IMG_269
反转空间,院子变成建筑而建筑变成院子。原来南北两端的建筑移到院子当中,接成连续的坡顶。
 
南北高低两院以高差和光线创造建筑前后院的不同个性,也利用楼板的高低引入地下层采光。
 
东西两侧的院墙和大树成为天井小院,西院树结合门厅向胡同打开,东院树成为入口的端景。 
IMG_270
IMG_271
四院合(方案四)
IMG_272
另一种的反转空间,四面建筑围合的院子,变成四面院子围合的建筑。
 
建筑当中,四个院子带来穿夏秋冬、朝夕各异的采光与自然风,也各自以门厅、过廊、亭室、梯间和院墙搭接。
IMG_273
IMG_274
 
在四个不同的院子原型里,如何利用院子的高层与上下,为半地下的院子与空间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且保护院内两棵大树的树根不受到损伤,都将是细部设计面临的挑战。
 
设计的四院记:四盒院,游园院,高低院,以及四院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设计周期间布展方案
苇坑胡同14号
NO.14 Weikeng Hutong
IMG_275

王维仁认为,在展览中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院子的本体精神——透过台面与座塌的装置,以及阅读和讨论的实践,达到一种知识的理想国空间,一种院落空间的现象学式的验。
 
苇坑胡同14号院子的空间体验可以有这三种:
 
1、院子与树的空间本体
 
院子里南北侧各有一排房子,得到最大的日照面。院子在中间,由西侧的胡同进去,院子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一棵树。这是一个四合院非常基本的原生状态
 
因院子很小,院落两侧没有厢房,如果中间种树会妨碍阳光和日照,再加上大杂院后建的屋子让导致院落空间更为狭小,所以树自然地在院落两侧的角落生长成材。
 
IMG_276

△苇坑14号院落原状示意图
 
树在无用的边缘空间沿着院墙缓慢地长大,因不妨碍中心空间的占据而繁茂成荫。这是空间原来的特色。现在王维仁将反过来,将院子里的房子拆除,把边缘的院墙和大树当做视觉中心,以两边树的张力来经营这个院子
 
希望南北两栋屋子,每边三间加一总共七个开间的空间,都分别和院子和这两棵树发展一种特殊的关系:凝视、延伸、围坐、仰望等。
 
2、院落空间历史痕迹
 
这个曾经是大杂院的院子有几十年,甚至是百年以上的空间历史。院落整理与加建的清除是最近的事情,这些空间都是多少人家叠加的生活记忆。墙体的痕迹与残垣断壁部份被留存成为空间的载体;或者被改造成为一种展示与使用的台面座椅元素。
 
王维仁希望能利用厚墙的实体,将四合院南北面的七个空间更鲜明的表现出来,更希望将之前这段空间历史展示出来,保留生活的痕迹也纪念这两棵树,和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人

IMG_277

△在苇坑14号现场的王维仁与梁文道©遇见什刹海
 
他也曾推测之前会有怎样的生活状态,比如,院落中间的巷道两侧住了七户人家,门口有七个电表,而水龙头只有五个。是否有几户人家没有自己的浴室?

\


△苇坑14号门口的电表与大树©遇见什刹海
 

研究室设计团队也推想着当年居民在院子的生活,试着访谈邻居或找到拆迁之前的部分照片,尝试做一系列的想象图来展现院子近现代的变迁脉络,这也是一种关于人居状态研究的方式。
 
3、院落阅读与半公共空间
 
除了探索院落的空间与记忆,还会结合理想国作为生活使用的伙伴,一起想象它未来的使用状态
IMG_279
△创意品牌理想国:看见另一种可能
 
比如理想国的藏书与阅读,可以使人在不同的内外空间,感受不同的阅读状态。同时,王维仁研究室也会和理想国联合举办学术性活动,探讨各种的新书出版与思想论述,也探索四合院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也许未来是书店、画廊,甚至是珠宝时装店,或咖啡厅餐厅,都是一种艺术文化或商业属性的空间,可以与社区的居民发生互动,可以消费或免费的参观,都会使这个院落并不是只容权贵进出的封闭空间,这便是院落更新概念设计的意义。
IMG_280
△苇坑14号展览内部空间

 
王维仁对未来发展的内容与空间形式的探索都有十足的兴致,包括可能产生怎样的空间形态,还是四合院或者不是?如何处理这两棵树的空间位置,形成怎样的空间流动关系?除了四合院的中心院落,角落的空间该如何处理等?因此而推演出了“四院记”四个彰显未来设计表述的方案。
 
他希望展览空间的设计与对未来院落的设计尽量吻和,使大众在展览中感受到未来的空间设计提案:比如对树的保留与珍视,以及对小尺度空间的关注。
 
而这些小空间在王维仁建筑研究室新的设计里经过清晰地处理,可以转化成一些园林的空间关系。

IMG_281
IMG_282
IMG_283
IMG_284
IMG_285
 

 
创意品牌
理想国
IMAGINIST

理想国是近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它一直保持着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期待,并用开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想象另一种可能的存在

IMG_286

它不仅是一家致力于开启民智的出版机构,以优质文字与思想关怀着人与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群,聚集着众多学者、作家、艺术家。他们在这里与公众交换经验、观察与思考。
 
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成为了理想国里各种精神活动最热切的参与者。他们透过理想国,开始慢慢体悟并接受到一种其实由来已久的、关于生活与美的表达,缓慢而有力地改变着人们对待物质世界和生活的态度,让更多中国人看见另一种可能的存在。

IMG_287
 

苇坑14号,是一个小而稀缺的空间,理想国同样希望通过赋予它一种独特的气质,让更多的人发现传统建筑的更多可能。
 
有书、有人、有风、有歌、有历史的四合院,通过展览、沙龙,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IMG_288
 
苇坑胡同14号支持单位鸣谢(不分先后)
 
家具支持
溪山清远探究家具,是探究一种回归。俗韵已行,尘网误落,陶渊明欣慨之意,宜适今日。看纷纷扰扰,无休无歇,劳心废形,永无止息。溪山清远就是在居住意境上去建设一条回归的曲径,精简,守静,归真。       
IMG_289
溪山清远
溪山清远(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照明技术支持
照明,是光的艺术,也是光的技术,既依附于建筑本身又超越于建筑物语。
信达照明定位于专业的照明系统服务商,从事照明区域规划,照明设计,照明产品系统集成及照明工程安装调试等专业照明服务。用照明再创价值是信达照明的理念和使命。
IMG_290
信达照明
北京信达电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遇见什刹海问答
 
由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承办的“遇见什刹海”将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天院”“洞/和光同尘”“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
 
1我们什么时间可以看到“遇见什刹海”?
“遇见什刹海”将于2016年9月26日盛大开幕,持续到10月7日。
 
2我们怎样才能参与“遇见什刹海”?
所有院子在展览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可自行前往参观。
 
3“遇见什刹海”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每个院子在展览期间还会开展与各自主题相符的丰富活动
 
4“遇见什刹海”内容是什么?这些院子在哪里
 
IMG_291
△“遇见什刹海”设计地图,点击可放大,©UED
 
1“天院”
内容:由建筑师、艺术家朱小地创作的“天院”装置艺术展,选取九个有关过去四合院生活的动人片段:水中月、镜中花、窗上影、檐边雨、笼中鸟、树下荫、墙上痕、地上霜、架上藤。分别对每个场景进行凝练,以此来借物言院。
地点:同“九个院子”
 
2“洞/和光同尘”
内容:联合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宾城市——首尔 , 由韩国著名建筑师、首尔城市总建筑师承孝相携200多位韩国建筑师,展示首尔市在城市复兴方面的思考和成果
地点:西海西沿10号院

3“回归·院生活”
内容: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联合张弘青山周平汪铮董元铮李久太五位建筑师在什刹海片区、乐春坊等重点区域的设计改造成果、营造胡同氛围,以及区人口疏解、解决民生和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所做的设计与尝试进行集中展示。
地点:西城区乐春坊1号院

4“九个院子”
内容:九个院子、九个主题、九种体验。九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受邀参加针对什刹海地区九个院子的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他们将新的生活方式嵌入既有院落空间,这是建筑师们对什刹海旧城更新的一次集体思考。院落里还将分别呈现来自九个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先锋思想和设计潮流。

护国寺西巷37号——叠合院
建筑师:李兴钢 + 品牌:智库咖啡
“天院”:架上藤

东煤厂胡同甲41号——在园
建筑师:崔彤 + 品牌:建筑之外
“天院”:水中月

苇坑胡同14号——四院记
建筑师:王维仁 + 品牌:理想国
“天院”:树下荫

金奖胡同5号——遇见金奖
建筑师:刘克成 + 品牌:虫儿影像
“天院”:笼中鸟

水车胡同24号——隐匿的过去 悬置的未来
建筑师:章明&张姿 + 品牌:尖叫设计
“天院”:檐边雨

金奖胡同7号——胡同老人儿童之家
建筑师:张轲 + 品牌:锐驰
“天院”:镜中花

大半截胡同7号——城市延长线
建筑师:刘珩 + 品牌:上布素麻
“天院”:窗上影

西枪厂胡同甲12号——融·合院
建筑师:李亦农 + 品牌:品那儿
“天院”:地上霜

刘海胡同24号——文化碰撞
建筑师:柯卫 + 品牌:溪山清远
“天院”:墙上痕
 
编辑:Alexandra
本文由“遇见什刹海”整理,正文图片版权归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和理想国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遇见什刹海”官方微信
 
“遇见什刹海”    微信号:yj-sch
IMG_293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持续获得更多精彩内容